“绪论课”作为每门课程教学的开篇第一堂课,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到底有多重要?老师们怎样设计绪论课程的教学?近日,学校举办了第12期主题教学午餐会——《如何上好绪论课》,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参与教师普遍认同一个观点,上好绪论课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绪论课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学?二是学什么?三是如何学?来自管理学院的陈静教授、数统学院的余鲁教授、外语学院的吕洋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学书教授等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每个发言都是老师们经验凝结的真知灼见。 管理学院的陈静老师主讲《管理学》多年,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她认为绪论课一定要交待清楚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学习和考核要求。关于课程学习的目标,希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实现学生从专业的学习者向专业的工作者的转变,进而向职业的管理者的转变,鼓励优秀者向创业者、企业家去发展,但不作强求。关于课程内容,首先告诉学生课堂讲授内容与教材的差异,理清章节架构,用图例来说明各章节间的相互关系。关于课程的学习,首先将同学组成课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定负责人,每个小组同时也作为模拟公司的基础,有各自的名称、使命、宗旨,和后面课程内容学习相结合,模拟一个公司的运作环境。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余鲁老师多年担任《统计学》的教学工作,她认为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绪论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首先,要先“王婆卖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痛苦”的学习变成愉快的学习。通常站在工具和生活的角度,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说明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帮助,比如如何看懂CPI,如何分析股票数据,通过举例启发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对今后的生活的理解都有帮助。第二,努力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通常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大多会怕学不好这门课程,所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是绪论课的重要任务。为此,余老师设计了各种形式的加分规则,比如当学生助理会加分,课外阅读有加分,课堂笔记整理得好也要加分,课堂答问正确的也要加分。让同学认识到只要按时上课,多争取奖励分,不要迟到缺课,达到课程学习是很容易的。第三,让同学们清楚《统计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数据分析和思维能力,看到各种统计数据应该问个为什么?同学们的学习要多在这个方面下功夫,至于复杂的计算都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外语学院的吕洋老师介绍了他对《大学英语》绪论课的教学设计。认为绪论课实际也是一个导论课,老师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语言教学中互动非常重要,所以通常特别强调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导论课上通常会让学生自由的分组,每个组选一个组长,一个组不超过6个人,不少于3个人。分组主要是强调团队的合作,组里边同学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发,互相督促,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可以得到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于思维的培养也有好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学书老师还现场为大家精彩演绎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绪论课的课程设计和思考。认为怎么样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的学习,是这门课程绪论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大学读什么引入读大师,通过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评价、推崇唤醒大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张老师的课程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加强互动,循循善诱;内容丰富,旁征博引;精选案例,耐人寻味。张老师的热情洋溢的发言征服了所有参会者,让所有人深受启发。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希望通过如何上好绪论课的探讨,唤起更多教师对于绪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视,让绪论课真正成为引航学生学习的明灯。 |